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汽车生产难度越来越简单、流水线作业也让汽车产量不断增加
汽车也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沦落为快消品,就像日化品一样稀松平常。看看身边常用的日化品,价格都不会太高而且品目繁多,可选范围也比较广。
70后80后都记得当初的“飘柔”“海飞丝”等洗发水,二十年前可以明星产品,价格是同类产品中最高的。现在呢?前段时间在超市看到了飘柔洗发水,仅卖十几块,当时还以为是假货呢!厂家都看到了洗发水的利润,因此一窝蜂都生产洗发水,品牌多了以后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价格会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汽车也是如此
名牌洗发水的水分不断被市场挤出来,日化品逐渐进入微利时代。汽车的水分也在不断被市场的挤出来,只有低廉的价格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更新款的车型不贵的价格才会让消费者有换车的欲望。如果一辆车可以开三十年不用换, 汽车厂家早黄了!所以汽车厂家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不断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导致现在的汽车更换频率越来越高,而汽车使用年限越来越短,换车周期也被压缩。
可以看出来低价也是汽车厂家的一个套路,勾引消费者换更好的汽车。
一辆汽车最大的成本是研发投入。前期开发投入需要巨大资金,这些研发费用都会分担到汽车里,但是一款车型生产的越多,分担的研发费用也越低。同时因为采用的零部件数量不断增加,零部件前期开模的费用也会摊薄,最后几乎就是原料的成本而已。因此一款车销量越高,其成本也越低。这也是为什么哈弗H6经常挥刀自宫的原因,也是哈弗M6价格低的原因,就是因为成本在不断降低。
其他品牌的汽车也是如此,一款车型寿命周期越长则成本越低。
例如大众火柴盒车型~捷达/桑塔纳等汽车在国内持续生产20年之久,从最早的十几万到后期的5-6万。据说捷达批量生产后成本在4万左右,但是诸多原因导致捷达市场售价达到十几万元。后期降价就是因为受到国产车的挑战,比如国产车成本为3.5万,那么终端售价不会超过四万。国产车的紧逼导致合资车的价格不得不下调,当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增加以后,丰厚的利润自然会随着汽车销量而降低。
就这样厂家不断的通过提升产量而降低汽车生产成本,甚至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还会出现简配的行为
除了配置降低阉割某些功能之外,零部件的供应商、标准也在改变。没办法,降低售价的前提是降低成本,小厂的货、标准低的货价格才会便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款车型某些部分比新款还要好的原因。
简配,降低零部件标准,都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整车成本。
毕竟很多人更在乎的是购车价格,以前听到某款车降价2w块的时候肯定会有捡便宜的感觉,也就有了购车/换车的冲动。现在2w优惠已经是跑平道,奥迪部分车型不优惠7-8w都是不正常的。其实这些就是厂家狡猾的行为,用一个较低的购车门槛来吸引你购车/换车,如果按照国民收入来计算,汽车的价格应该是逐步提高的,二十年前一辆车十几万,普通家庭收入几千块而已。也就是说不吃不喝攒上几十年。
现在家庭收入提高十倍以上,但是汽车售价并没有增加反而降低很多。这里原因有很多,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降低了生产成本导致的,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周边零部件价格也会下降。就像当初电脑CPU卖到成千上万元一块一样,到现在几百块的手机性能都可以超过当年成千上万元的CPU,这就是工业化生产的优势,电子产品价格会越来越低。
此外厂商在新车型研发上也下定了一定的功夫:这个框架,那个平台,其实都是为了增加零部件通用型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整车研发费,例如开发一款新车型只要在现有的平台上把几个参数改改就可以用,不需要专门打造。而造个汽车壳就可以当做新品种来卖,框架、平台都现成的,因此研发周期缩短、研发费用降低。这样就降低了制造成本,也降低了售价。
降低售价的同时也拉低了汽车售价门槛,而一部分人换车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毕竟换车的成本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