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池技术没有彻底突破之前,优化改进现有的电池是最好的做法。
刀片电池仍然属于磷酸铁锂电池,只是在结构上做了创新,能量密度比原来提高了50%。这样就提高了续航里程。结构创新后还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这样的电池绝对不会是一个过渡产品。
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就是电池,同时电池也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相当于汽车的油箱。一辆汽车无论多少匹马力、加速性能多么强悍,如果油箱容量偏小只能行驶200公里,那么换做谁都会抓狂。毕竟总跑加油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本田冠道就因为油箱容积只有55L左右而饱受指责。燃油车续航里程很容易解决,加大油箱容积即可。但是电动汽车就不行了,电池电池容量加大要比加大油箱容积难很多。
一些小型车续航里程只有200km左右,就是因为放不下大容量电池。汽车可容纳电池的空间有限、同时重量也有一定要求,以为的堆积电池汽车整备质量增加后反而导致能耗增加、动力下降,因此电池容量与体积之间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想要燃油车的续航里程,提高电池容量密度迫在眉睫。
通过结构改变来提高电池容量密度,这是目前提升容量唯一可行的办法。例如特斯拉为了提高电池容量密度,改变了电池的外形,把18650电池加粗加长得到了21700电池。容量密度解决以后,电池的安全系数不容小觑。近年来来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起火的案例有很多,电动汽车快读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一味的追求能量密度并不能解决安全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锂电池一旦被异物刺破那么内部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起火都是正常的。
本人去年自己换手机电池引发的自燃还历历在目,只是用镊子分离电池而已,由于水平不高不小心把电池刺破了!好家伙电池迅速发热、鼓包、紧接着开始冒烟,我立刻把电池丢到了窗外,眼睁睁的看着电池化为灰烬!
其实整个过程是懵逼的,差点引发一场火灾。 电动汽车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不会采用手机的软包电池,但是电芯原是一样的,同属三元锂电池。只不过换了坚硬的外壳而已,如果外壳被刺破、挤压变形同样会引起自燃。
当然电池会有一定的保护措施,那些交通事故引发的自燃也只是少数案例而已,没有绝对安全的汽车,燃油车也是如此。途观自燃事故还历历在目,大一点的交通事故存活的几率都很低,因此没有绝对安全的汽车,只有相对安全的驾驶员。 刀片电池结构优化后不仅仅是提高了能量密度,而安全性也比改进之前的磷酸铁锂电池高很多。这点通过针刺测试就可以看出来:
可以看到刀片电池刺破后电池表面温升很低,不超过60℃,而且没有明火产生,也没有浓烟冒出来。而磷酸铁锂电池针刺后表面温度在200-400℃之间,三元锂电池则直接炸开、剧烈燃烧,电池温度超过500℃。针刺测试可以直观的看到刀片电池的优越性,这样的电池绝对不会是过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