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汽车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重视,各类碰撞测试成了广大车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对汽车厂商来说,每一次碰撞测试都像是面临着一次期中大考,稍有不慎,便可能会直接影响下半程的市场表现。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车企们的期中大考成绩,究竟有多少参考意义?对提升汽车安全性是否真的有帮助?
答案是肯定的,这里有一份数据跟大家分享,从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提出NCAP碰撞测试之后,美国每10万台车的死亡人数从1995年的21.22人降低到现在的12.9人。
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一方面,汽车的碰撞测试可以督促汽车厂商注重车辆安全性,并且树立品牌在安全性方面的口碑,对市场销量也能够起到积极的帮助;
另一方面,为了提升安全性,汽车厂商在不断的投入成本,强化结构安全和用料安全,这对消费者来说,购车会更加物有所值。
但由碰撞测试引发出的槽点也是不少,最常见的,是碰撞测试大多采用“开卷”考试的模式,可以让厂商针对已经公布出来的碰撞测试项目做针对性加强。
因此,不少消费者对于最终碰撞测试的“明镜”作用并不是非常认可,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那就是,汽车厂商必须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加强碰撞测试项目的应试效果。
为了保持单车利润,不得已会在许多地方进行简配来平衡成本与利润,要知道,每一个消费者的购车需求都不尽相同。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之内,既要考虑到外观内饰,考虑到动力水平,又不能输在安全性上就成了厂商难题,三者缺其一,就有可能导致销量表现不佳。
举个简单的例子,目前的碰撞测试项目中,主驾位25%偏置碰撞较为严苛,占分比例很重,因此,不少车型为了在碰撞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只是单一增强主驾位置的强度,而忽略了副驾位的安全性。
结果,在碰撞测试中就会出现,主驾位25%偏置碰撞成绩优异,而副驾位则惨不忍睹,类似这种为了应试而钻空子的行为并不鲜见。
从这个角度来说,各个碰撞机构所谓的五星碰撞成绩不一定真正的安全,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只能起到一个简单的参考作用。
另外,由于各个国家的碰撞测试机构要求不尽相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款车型,在不同碰撞测试机构中的成绩大相径庭,这其中,固然有碰撞的方式和要求不同这一原因,然而国外内区别对待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消费者的警觉。
通常来说,常见的全球车型相对表现较好,国内外的安全标准相对比较统一,而一些国内特供车型,在碰撞测试中原形毕露,即便这类车型可能来自于相同平台,但高强度钢的使用比例、强度以及结构强度都相对较差。
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特供车型往往不值得推荐的原因之一,当然,安全性上的缩水可能会带来更为丰富的配置,以此来迎合一些消费者对于配置端的高需求。
所以,碰撞测试机构的碰撞成绩当然是值得参考的,但对不同碰撞测试机构,消费者也要提前做一些功课,对其行业权威性、碰撞项目的严苛程度多少要有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去权衡一款车型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才能购买到一款心仪又满足个人需求的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