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圈方式打蜡,效果差
很多人给车身打蜡都习惯性地以圆圈方式进行,这是不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打蜡方式是以直线方式,横竖线交替进行,再按雨水活动的方向上最后一道,这样才能达到减少车漆表面产生同心圆状光环的效果。
2
机油太多,出故障
当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不足时,轴承与轴颈等摩擦会因机油的量少而润滑不良,加剧磨损程度,甚至引发热瓦轴事故。但是,假如机油太多,发动机在工作 时曲轴柄、连杆大端会产生剧烈的搅动,不仅增加了发动机内部功率损失,而且还会使溅到缸壁上的机油增多,产生烧排机油故障。因此,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应 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线之间为好。
3
螺栓过紧,永久变形
汽车上用螺栓、螺母联接的紧固件很多,应保证其有足够的预紧力,但也不能拧得过紧。若拧得过紧,一方面将使连接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另一方面将使螺栓产生拉伸永久变形,预紧力反而下降,甚至造成滑扣或折断现象。
4
风扇皮带太紧,轴承负荷大
夏季气温过高,有的司机以为进步风扇皮带的紧度,可以进步发动机冷却效果,因此便一个劲地进步风扇皮带的紧度,造成风扇皮带过紧,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风扇皮带应该保持松紧适当,由于过紧会使轴承负荷过大,磨损加剧,功率消耗增加,同时也会使水泵轴弯曲,皮带拉长变形,寿命缩短。
5
新蓄电池不充电,缩短寿命
蓄电池的首次充电称为初次充电,初次充电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极大的影响。若不充电,即加“水”直接使用,蓄电池的容量不高,寿命将缩短;若直接充电,也会缩短寿命。通常蓄电池的初次充电是在加注完电解液后,用小电流充电大约1小时左右即可安装使用。
6
车内设备随意加,影响行车安全
私人轿车是车主移动的家,追求乘用舒适和豪华无可厚非,但一些车主自己动手在车内加装各种设备,这种改装,假如处理不妥当,对汽车性能及操纵的方便和可靠性往往带来不利影响,易留下后遗症或影响行车安全。
7
冷却水温度太低,磨损发动机
夏季天气炎热,有的司机为了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一味要求冷却水温度尽可能的低;有的司机为了达到降温的目的,干脆把节温器拆掉,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汽车发动机既怕热又怕冷,假如冷却水温度过低,会使燃油燃烧恶化,油耗增加,加剧磨损,机油黏度增加,发动机功率降低。试验表明,汽车行驶时冷却水 温度为40—50摄氏度时,发动机磨损增加60%—80%,功率降低25%,油耗增多8%—10%。因此,发动机冷却水的温度并非越低越好,一般应控制在80—90摄氏度之间。
8
水箱“开锅”速加水,气缸开裂
夏季天气热,有的司机一看见水箱出现“开锅”现象,就担心发动机温度再升高,立即熄火加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极可能造成气缸盖由于忽然受冷而出现开裂现象。假如碰见水箱“开锅”,一般正确的方法是:立即停车,让发动机保持怠速空转继续散热;同时打开发动机罩,进步散热速度。待冷却水温度降低后,再将发动机熄火。此时假如冷却水数目不足时,应缓缓添加,以防气缸盖因骤然受冷而出现开裂。
9
长期不用车或短途用车,机件受损
有的人固然成为了有车族,但平时“不舍得”开车,只有放假时才开车,这样的用车方式是很伤车的。引擎与变速箱等传动机件表面会因常处于与空气直接接触的状态而生锈,电瓶也会由于长期的自然放电影响到使用寿命。最好的方法是每隔几天就跑一次车,跑个三四十分钟。另外,总是短途用车也会伤车, 车随时在动但都开不远,是伤车的重要原因。
10
不到首保时间或公里数就保养
不到首保时间或公里数就保养,虽然保养频率高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过于频繁也没必要。正确的按照厂家要求的保养时间或公里数进行保养,不仅能使汽车保持良好的行驶状况,而且也能节省一笔不小的保养费用。一般情况下,首次保养的时间和公里数应该在6个月或5000公里(以先到者为准),这在车辆保养手册上都会有注明(不同车型首保略有不同)。
11
不同品牌冷却液混合使用
有的车主为了方便,把朋友的冷却液拿过来加到自己的车上,其实这样的做法大错特错。不同品牌的冷却液其化学性能可能相差悬殊,比如对黑色金属有效的防腐剂,却常常对铝制品有腐蚀作用;而适用于铝合金的防腐剂则对铁合金有害。不同品牌的冷却液所用的防腐剂不同,所以不能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