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号比亚迪发布了全新产品——刀片电池。刀片电池以它无可比拟的安全性通过了动力电池测试领域的“珠穆拉玛峰”——针刺测试,比亚迪厂家公开了测试结果,毫无疑问这将重新定义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比亚迪的电池安全性如此之高,不免让人想到国内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双巨头的另一家企业——宁德时代。连续几年霸占装机量榜首的宁德时代,它的电池安全性如何呢?大家在各个媒体平台呼唤宁德时代,等待宁德时代交出的答卷。然而大概是行业老大的位置坐久了,不免有些高冷,又或者对这种“小事”不屑回应。之后的一个多月,宁德时代的市场公关一直沉默着。
很多围观群众表示这是一场网络舆论造成的恶性结果,直接导致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之间的矛盾激化。但我更相信大家只是想让宁德时代给我们车主吃一颗定心丸,毕竟车辆安全大于一切,对于电动汽车更是如此。一个大厂以良久的沉默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实在是不妥,而之后宁德时代的回应更让人难以捉摸。
5月11日下午,有投资者主动询问了有关动力电池安全方面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的对比,宁德时代终于开始回应相关问题。而宁德时代的回应却更像是一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我们简单的来数一数这其中笑料。
第一重“笑料”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态:“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电池的滥用测试不等于电池的安全。要把关注安全的重点放在汽车碰撞,汽车充电,汽车进水,电池包设计等上。”
等待了一个半月之久,宁德时代的第一次回应竟然显得如此“力不从心”,用常人难以理解的逻辑,和转移重点的方式回避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我们都很想问一问高层的领导们:难道多进行几次安全测试就是滥用?更严格的安全测试难道不能反映出电池的安全性?这让消费者不禁觉得,宁德时代就是在逃避“当动力电池实际发生针刺测试时电池短路时的安全问题。”
第二大“笑料”
宁德时代官网在5月22日发布微博:“是什么阻碍了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附带一段钢针扎不破电池包的视频。
微博网友们的评论瞬间炸开了锅,是的,大家没看错,这实实在在的是把网友和消费者当成了傻子。一个大厂竟然对针刺实验有这么深的误解,做针刺实验竟然去扎电池包。我们能不能理解成宁德时代的安全措施就是把电池包做得更厚?
第三大“笑料”
事情还没有结束,5月23日宁德时代官微再次发声:“宁德时代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电芯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但是为什么没有推广?通过针刺测试=电池安全技术吗?”
又是一波强词夺理,蜜汁操作看的网友们高潮迭起。被接二连三玩弄智商的小伙伴们接连发问:如果早就通过针刺测试为何不说,为什么要经过两次失败的公关以后才来表态?4K高清早已普及的今天,贵大厂的摄影设备是否有待升级,这模糊不清的画面和毫无逻辑的剪辑让人不是很相信哎。
事情持续发酵,而宁德时代终于在5月25日晚发布一张稍微走心的长图内容,标题是:“宁德时代关于动力电池的标准的一些认知”
长文中详细说明了三元锂电池的优点,也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单体电池的针刺测试是多余的,并列举了一些国内外法规和标准。总体来说确实要比前三次的神操作要更让人信服。但其中是否掩饰了三元锂电池的缺点和测试的真实性呢,依旧是给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更多的问号。
国家对于电动车安全的强制标准中,最核心的内容在于这样一句:“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这条标准只是给乘员预留了五分钟的逃生时间,如果出现意外,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五分钟?对于电动汽车这样新兴的驾乘工具,我们的知识盲区还有很多很多。因为很多核心的技术还处在保密阶段,我在写文章查询相关资料的时候,全网能够找到有用的信息都屈指可数,更不要提普通的车主想要了解真相的难度。
所以这次的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契机,一个让人们真正把注意力转到电动汽车安全上的契机。车企和厂家要做的不仅仅是生产,研发和拼命的申请专利,更要把消费者放到更高的位置上来。我们的质疑,我们的呼吁,不应当一次次地被无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人教会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