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也不见得多么好,德系也不见得多么不好,总体上来看各有优缺点。以目前全球大市场、全球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的趋势,汽车也越来越同质化,区别也越来越小。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日系车质量好,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提起日本人,人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日本人作的作风是十分严谨的、偏执、工作狂,对于一切细节都精细化,要求细腻和极致,日本人的以上优点其本质是“匠人”精神,从设计角度来看,日本人并不出众,但是从工人素质方面,日本人的确要非常高,而日系车走进国门以后,不仅仅带来了技术,也把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带来了。再精密的设备都有加工公差和加工误差,这些都需要人去纠正,而日本人的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疑会减少这种误差的几率。
日本并不缺乏发动机的先进技术,事实上,在发动机领域,日本有很多开创性的发明,比如本田的地球梦、丰田的混动、日产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斯巴鲁的水平对置发动机。。这些技术并不是研发出来以后就立即应用,往往先会“雪藏”一段时间进行完善的可靠性测试,等待时机成熟以后再使用。
而从变速箱技术角度来看日本也并不缺乏,无论是AT、CVT还是双离合,日笨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但是,但是从成本出发,日本也坚持使用成本最低、最成熟的产品。
日系工程师往从市场以及成本角度来解决问题,善于用把复杂的需求简单化,而德系工程师往往从技术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化,比如一个开启加油口盖子的问题,日系工程师可能只需要一根钢丝、一个拉手就解决了,可是,德系工程师往往需要额外的研发一套复杂电控系统,相对而言,钢丝的成本更低,解决办法更直接。而电控系统研发制造则出很多,当然,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电控的感受更高级,但是可靠性却相对更差。
德系车之所以给人一个不耐用的印象,主要的原因是和大众有关,大众在本世纪初开始推出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箱,而大众的这两个技术,从本质上来说都不是特别成熟,涡轮增压发动机烧机油的情况几率很多,发动机渗漏现象更为普遍,而双离合变速箱从2003年问世以后,经常出现换挡顿挫过热、报警,最终因为双离合摩擦片间隙过大会导致磨损,这些问题到现在虽然大为改善,但实际上还有一定的几率发生,这给德系车的稳定性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反观日系车,对于涡轮增压的引入也是非常慎重的,双离合到现在也没有引入,从产品稳定性角度来说,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at或cvt的稳定性全面超越涡轮增压和双离合的匹配。
一般来说,日系发动机的水温大概在85到95摄氏度之间,而德系或美系发动机的水温相对要更高一些,通常在105摄氏度左右,高温发动机的优点是散热效率会更高,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于发动机的油封以及各个密封件的要求会更高,高温下,密封件更容易因为老化产生渗漏。
本世纪初,德系车为了应对越来越严苛的欧盟排放法案,为了改善排放,开始大批量的使用了涡轮增压,相对来说,日系却迟迟没有引入涡轮增压,一直坚持使用自然吸气,实际上日系并不缺乏涡轮增压技术,目前世界上50%的涡轮增压器都来自于日本,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由于由于战败国资源匮乏,出台了一个排放限制法案,禁止使用超过0.66升排量的发动机,这么小的排量比屁也大不了多少,只能使用涡轮增压,因此,上世纪日本的k-car车型非常流行。
自然吸气发动机相对来说,缸体温度更低,压力更小,结构更简单,技术更成熟,这就使得日本的发动机经过多年常里程的行驶,以后仍然不会产生各种渗漏以及大修的情况。
日系研发倾向性倾向于稳定性和油耗,德系车的研发倾向与性能和科技,总体上看,日系车尽管在性能方面要落后于德系车,但是在于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油耗方面还是有一定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