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 故障描述
一辆丰田凯美瑞轿车。用户反映:该车高速时发动机加速不良。该车发动机故障更换中缸(大修发动机)后,行驶3000km后感觉在120km/h再加速时比较困难,并且发动机声音较大。
⏩ 故障分析与排除
客户将车开入店内,技术员试车确认在120km/h后再往上车速提升困难,发动机声音较大。技术员首先进行失速试验:车辆在D位和R位失速转速为2100r/min,而正常值为2350r/min左右,可判定为发动机动力不足。
检查无任何故障码,查看相关数据列表:IGNADVANCE一号气缸点火正时提前,怠速时在BTDC 5~15°,属正常范围。主动测试VVTCTRL B1系统,ON时发动机失速,OFF时转速正常。测量燃油压力为310kPa,在正常值304~343kPa间。测量气缸压力均在lOkPa以上。通过以上检查可以排除发动机机械方面的故障。
此时故障点怀疑在排气系统上。连接排气压力表,怠速时压力为90kPa,正常值为80kPa。发动机3000r/min时压力为300kPa,正常值为150kPa,表明排气系统(排气歧管)有堵塞,排气不畅而影响发动机动力,尤其在高速行驶时。
更换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测量排气压力,试车,一切正常。
专用测量仪器是排除此故障的关键。使用专用测量仪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替换环节,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更显专业。
维修人员对故障判断得比较准确。通过失速测试,判断出了发动机动力不足,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定了三元催化器堵塞的故障。这一切都说明我们的技术人员在判断这类故障的时候,已经很成熟了。
案例二
⏩ 故障描述
长城哈佛加速性能差,最高车速只有160km/h。
⏩ 故障分析与排除
利用检测仪对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检测,没有发现故障码,数据流也基本正常。检查燃油压力也正常,检查火花塞状况良好。于是拆下A/F空燃比传感器,接上排气背压表对排气压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发动机转速达到3500r/min时,表针指示的压力值已经到了70kPa(相当于0.7kg/cm2),而正常情况下,此时的压力值应不超0.2kg/cm2。
因此,判断三元催化转换装置堵塞。拆下催化转换器,将其中转换物质捅出,从破碎的残留物上可以明显看到催化器已经严重堵塞了。更换新的三元催化转换器后,试车,发动机动力恢复正常。此时,再次测量排气背压,恢复正常。
案例三
⏩ 故障描述
宝马740动力严重不足,最高车速只有120km/h。
⏩ 故障分析与排除
按照常规检查未发现故障,此时,利用排气背压表检查排气压力,发现,在急加速的瞬间,压力表的指针已经超出了量程范围,这说明排气系统已经严重堵塞。拆下排气管,检查,催化转换物质的表面几乎完全被堵死了。
故障小节:根据上述故障案例,我们可以知道排气背压表在汽车发动机故障判断中的重要性了。
而在使用该仪器之前,我们对这类故障的判断方法是凭借经验,主观的臆测,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最多,是将三元催化转换器拆下来进行目视检查。
而对于部分不易直接观看到其表面情况的,还需要动用工业纤维内窥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有时,对于三元催化转换器轻微堵塞的情况(尤其是表面正常,内部堵塞),单单凭借对其表面状况的观测是无法准确作出判断的。
我们可以看到,三元催化装置的通气孔中也有许多堵塞的地方,而这也是大部分三元催化器开始堵塞的地方,严重后,表面才整个堵死。所以,运用仪器进行诊断,才是最好的判断方法。
最后,我再来谈一谈排气背压表使用方面的问题,一是故障的判断依据,二是排气背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排气堵塞的故障判断依据
1、怠速时压力不高于0.08kg/cm2。
2、发动机3000r/min时压力不超过0.15kg/cm2。
备注:部分排气背压表上的不良指示区域可能在2500r/min时,压力不超过0.25kg/cm2,但从环保角度考虑,目前该值应以上面提及的数字为准。
二、排气背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1、排气背压表一般是连接在装氧传感器或空燃比传感器的位置,所以,连接时,要注意拧紧的力矩,注意不能过大(防止螺丝损坏),也不能过松(防止漏气)。
2、连接排气背压表后,注意观察怠速时指示的范围,如不超过0.08kg/cm2时,可以将发动机转速提高到3000r/min,检查压力不超过0.15kg/cm2(如果只从动力性方面考虑,也可以用压力不超过0.25kg/cm2来作为判断标准)。
3、如果怠速时,压力超过0.2kg/cm2的刻度,则应立即熄火,不允许提高发动机转速,以防止仪器损坏。
4、由于排气温度较高,所以测试时间应尽量缩短,避免仪器连接的橡胶软管部件由于长时间的高温而损坏。
5、排气背压表拆下后,应采用自然冷却降温的方式,不能强行降低温度。
写在最后:在以往针对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是故障由三元催化转换装置堵塞引起的。在此类故障的检查排除过程中,利用排气背压表对排气压力测试,是准确快速判断故障的有效方式。
故障是检测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排除故障应该根据故障现象进行细致全面的分析,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这才是真正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