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是真的吗?新能源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近几年,关于汽车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信息可谓是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借此名义私敛钱财的行为,比如去年某地某单位的“水氢发动机”骗局等等。

不过在这些年,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概念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在本田、丰田、现代等陆续推出自己的氢燃料电池车型后,这种新的新能源汽车似乎也离大众越来越近了。

其实谈到氢燃料电池,它并不是这些年才被发明的一种新科技,它就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出现在了美国的航天科技领域。1965年,由美国电气公司制造的全球第一款氢燃料电池,被正式运用在了美国的双子星5号飞船上。

美国的“双子星座”计划始于1961年11月,结束于1966年11月,历时5年,共耗资12.834亿美元。期间共进行了12次飞行,其中2次无人飞行和10次载人飞行,为美国航天创造了数个“第一”。

所以氢燃料电池是否是一场骗局的观点,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氢燃料电池最大的优点就是零排放,这对于如今越来也严苛的排放标准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除了零排放以外,氢燃料电池所拥有的高续航性,燃料快速补充的速度,一记它的超低噪音等,都是现在的新能源车所不具备的。

因此氢燃料电池在最早被用于航天军工领域后,商业领域很快便发现它所具备的广阔前景。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一家在加拿大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公司便正式成立。

这家公司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潜心于氢燃料电池的科研发展,获取了上千项的相关专利,并在当今拥有了全球绝对的技术垄断地位,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做巴拉德。

巴拉德在全球氢燃料行业中属于泰斗级别的地位,就连奔驰、大众、福特、丰田和本田在内的众多车企,都在运用巴拉德的技术,而我国最早开始进行氢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的企业:国鸿氢能,也在2016年正式与巴拉德签订了合作协议。

国鸿氢能占90%股权,巴拉德占10%,国鸿氢能在向巴拉德支付专利转让费后,巴拉德提供生产设备,产品和采购服务,培训和调试等硬件和软件支持,而国鸿氢能则在广东建立生产线,制造和组装氢燃料电池。

虽然氢燃料电池属于上个世纪的产物,但想把它真正用于民用汽车,这条道路还是有很多障碍需要突破。

在氢燃料电池众多的障碍中,如何保证氢气在整个储存环节,能始终保持足够的稳定与安全,这是整个氢燃料电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且它的爆炸极限范围可以从4%扩展到70%,非常的广,而且氢气在储存过程中还会对钢材形成一种腐蚀,科学名称叫做“氢蚀”

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通过发电装置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以此来给汽车行驶提供驱动动力,而氢气在这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最终会被转换成水被排放到汽车外部。

但由于钢材与高压氢气长期接触后,氢原子会与钢中的碳化物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甲烷,从而让钢材从内部产生脱碳现象,而甲烷会对产生脱碳的钢体在局部造成应力集中,这会在钢材表面形成细微的裂纹,这就是氢蚀。

这种氢蚀所产生的裂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多,直接导致钢材的强度和韧性直线下降,从而让钢材产生氢脆现象。无论是氢脆还是氢蚀,这都是一种不可逆的腐蚀和损伤,都会对存储氢气的金属容器带来致命的伤害。

因此像丰田就采用了碳纤维和凯夫拉材料制成的氢气储罐,这两种材料拥有出色的强度,能够让储氢罐在激烈碰撞时也能保持密封状态。但是这种特殊材料的氢气储罐又会增加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因此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储存技术,也是制约很多想要进行氢燃料技术研发企业的瓶颈之一。

当然,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无法普及的原因不止氢气储存这一道难关,它还涉及到一整套产业链的建立,比如氢气的获得、提纯,储运、加氢终端的建设等等,而这些都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成本才可以实现的。

综上所述,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目前来说算是一种“网红”产品,我们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它的身影,但在生活中能见到的几率却寥寥无几。

目前氢燃料电池技术算是即锂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技术之后,下一代具有划时代性质的新能源技术,但想要这一切最终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不仅需要解决技术上的难关,更需要为氢燃料电池技术培养更多的人才,只有人才的进步才能更加快速的推动氢燃料电池技术更加快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