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轮胎那么便宜,为什么一些国人却优先买米其林、普利司通等轮胎?

国产轮胎相对便宜些、但很多车友换胎依然选择米其林、普利司通、马牌等国外品牌,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只能说咱们的自主轮胎在综合方面依然不如这些百年品牌;轮胎的好与坏是需要进行多维度考量的,可不仅仅是耐磨、不爆胎那么的简单,而比拼综合维度、咱们的基础化工产业还存在差距!

不能否认最近这些年来、咱们的很多自主品牌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自主轮胎就已经达到米胖、马牌等国际品牌的水准了?造轮胎拼的是什么?实际上造轮胎比拼的是化工产业,也属于基础制造业之一;基础制造业范围比较大,比如冶炼技术、比如石油化工(壳牌、嘉实多、美孚等机油品牌品的就是石油化工)、比如材料学等等,这些基础工业所存在的共同点就是需要长时间的尝试、积累才能获得成果,而不存在捷径、更不用谈弯道超车!

基础工业不同于数码产业,数码产业可以凭借更尖端的技术人才、更加高精尖的设备实现突破,可这在基础工业范畴内是做不到的;基础产业链所需要的就是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去摸索、不断的积累才可以突破!而如米胖、马牌这些国际大牌经过接近百年的发展,积累的经验、技术太多,这根本不是咱们自主品牌十几年发展就能追上的(当然我们的内心都希望自主品牌可以实现超越,但理智却告诉我们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最厉害的则是这些国际品牌在漫长的发展中通过不断与各大主机厂深度合作(比如为BBA、两田一产做配套),形成了一套比国际标准更严格的品牌标准,而很多自主轮胎品牌、还依照咱们国内标准!

所以这种差异并不是埋头苦干、说几句振奋的话就能拉平的;这些国际制造业品牌在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技术壁垒,有针对不同需求的产品体系、配方、流程、设备、以及阵容豪华的技术人员;所以这些国际品牌轮胎卖得贵、仅仅是因为牌子硬的原因么?每一个大牌子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甚至几代技术人员的努力与辛苦;所以自主品牌轮胎、不是想超越就能超越的!即便公开设计参数、一样造不出来,因为我们不知道各类轮胎所需橡胶的配方,而配方则是每个厂家的生命!即便公开配方、甚至公开分子式,也依然加工不出来、因为我们不知道人家的加工流程,所以这就是闭环产业链、没有捷径的产业链!

这就好比造发动机,即便把那些高端发动机拆解、逆向制造,得到的产品也根本达不到原型机的水平,因为我们不知道原型机各个零部件的公差配合、即便知道了可又分析不出各个零部件的材料,组成发动机的成百上千个零件之中、可能高达几十种材料,这是短时间能分析出来的么?即便分析出结果、短时间能生产出来么?橡胶轮胎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这个产业链与机油产业(石油化工)、汽车产业(材料学、热处理、锻造、非金属、手工业、精密加工等一系列基础工业的综合水平体现)一样都不存在捷径、不存在弯道超车的!

轮胎的好坏需要看综合维度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设计一款轮胎所需考虑的种种维度,如舒适性、如噪音、如侧向抓地力等等;这些洋品牌轮胎强在哪?其实主要体现在无短板,各个维度评分都不低、而在某几项维度拔尖(应用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如米胖、马牌、普利司通等品牌之所以贵、其实就贵在这;同理拿咱们自主轮胎去比较(同级别产品),当然也有突出点比如抓地能力、比如耐磨方面也不差(或者更强),而其它维度必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短板、拉低了综合性能,如果自主轮胎综合维度比那些洋品牌还高,那么早就热卖全球了,各方面性能都好、价格还那么便宜想不热卖都难!

鄙人用车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那些很贵的洋品牌轮胎真没觉得有多好(这是实话,真不明白贵在哪),但那些便宜的轮胎、使用感受真的很差(没提任何品牌,请千万别对号入座);说一千道一万,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各位都明白,很多大品牌轮胎贵、并不仅仅是因为牌子,性能更全面才是重点;轮胎产业链比拼的其实是橡胶化工,这基础工业从来就不存在捷径;所以自主品牌轮胎虽然近些年来突飞猛进,但与那些百年轮胎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虽然便宜、但品质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