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机油更换标准而言、12个月已经达到了理论使用周期上限,所以从理论上看应该进行更换了,当然这仅是理论、也是厂家针对所有已售出车辆、采取的一种一刀切式的保养策略,给机油定一个比较保守的使用周期、就能避免车辆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毕竟厂家不可能精确掌握每一辆已售车子机油的实际状态!
矿物质机油:6个月或5000公里更换;
半合成机油:9个月或7500公里更换;
全合成机油:12个月或1万公里更换(有1.2万公里更换的);
上述这三条方式其实就是目前咱们换机油时所采用的参照标准,朋友们是否想过、这三条更换机油的标准是怎么产生的?是否经过了严谨的计算、是否能真实的体现出车内机油的实际状态(衰退程度)?其实都不能,车企是不可能监测每一辆已售出车子的机油状态的,当然未来的车子的系统会时时检测机油状态、但目前还没有实现普及;所以如今机油更换的标准完全是一种保守的预估,已经有些跟不上实际状态了。
这种预估往往会以一个不理想的运行环境(发动机)、作为参照标准,比如某地区空气质量很差、含有氮硫化物成分多一些,汽油品质也不太理想、再一点就是堵车严重,任何品质的机油在这种环境下运行、寿命都会缩短;那这种不理想环境就是作为节点的最佳选择,所以车企们作出全合成机油12月的使用周期,也可以理解成全合成机油、只有在最不理想的条件下运行,才会缩短到12月的使用周期;那么运行环境如果理想呢?
如果运行环境理想,比如空气质量好、加几桶油的高品质汽油、路况还不堵车,或者压根不开车一直在库里停着,机油的使用周期一定要更长;但长多少不是车企要考虑的事,车企只要制定好最不理想环境下的机油使用周期、确保这些环境下运行的车子不出问题,就算可以了,这就是车企针对所有车辆的机油更换所采取的一种保守策略,虽然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必然造成机油的大量浪费、但确保了车辆出现故障的概率降低,所以对厂家而言、何乐而不为呢?为机油买单的是消费者,而在保期内为修车买单的则是车企。
机油是存在衰退的、但影响衰退的更多是机油如何去使用,高温、高压、高负荷的运转下机油的衰退一定更快,比如某全合成顶级机油正常使用撑个1年半、跑个1万多公里没有任何的问题,而若用在赛车上、也就能撑不到20个小时,因为赛车的运行永远在高温、高负荷下进行,车速不一定多快、但转速奇高,所以几十个小时就衰退了;除了高转速、高负荷运行之外,高温对机油衰退的影响最为关键、因为与一些化学物质的反应都需要建立在高温的条件下!
比如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汽油中含有的硫化物都可能导致机油状态变得不稳定,但这需要高温进行辅助,上学时咱们做过的那些化学实验中、99%都是在加热时完成的反应,那么如果车子长期不使用呢?长期不使用的车子,机油避开了高温、同时也远离了负荷,那么机油的衰退就会大幅度降低,所以机油长期存放、也会失效的说法并不严谨;长期存放、少使用或不使用的机油也存在老化(氧化),但并不等于失效,充其量是在极限状态下、达不到新机油的状态,不过话说回来谁没事开车总玩极限呢、没事总把转速拉到断油?
所以使用频次少、驾驶温和的车子,机油可以适当延长使用周期,如果路况理想、车子能跑起来就更好了,机油的使用周期会更长;其实这种判断是有实际参照的,即便是跑一样的里程、不同工况对机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咱们假设两组数据、同样都是跑5000公里!
数据1:平均时速60公里、转速1800转左右
数据2:平均时速30公里、转速1500转左右
5000公里/60公里=约83小时
1800转*60分=10.8万转/每小时
10.8万转*83小时=896万转
5000公里/30公里=约166小时
1500转*60分=9.0万转/每小时
9.0万转*166小时=1494万转
看到了么、同样都是跑5000公里的里程,数据1发动机转了896万转、而数据2机器转了1494万转,这组计算是不是就已经能证明矿物质机油5000公里更换的说法不靠谱了?这就是机油运行时的细节,绝大多数朋友在使用车辆时都不会注意这些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反映了车企没办法精确判断每一辆车机油的实际状况的无奈,所以只能以最不理想环境为模型、制定出保守的机油更换策略,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售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然对于咱们车主而言、就没必要用那么保守的更换方式了,因为这样做浪费机油、也浪费钱,所以如果您车子使用里程少、平时路况还理想、燃油品质好、驾驶温和,不妨可以适当拉长更换周期;鄙人的五系一直用极护、Q50则使用灰壳,更换周期都在15个月左右、一点问题都没有,过去那套更换方式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车子了,未来机油的更换方式就不再是时间/里程一刀切了,而是依靠车载电脑对每一辆车机油的实际状态进行分析,到时候就不存在5000公里、8000公里、1万公里的更换方式了(也包括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