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4小时】是汽车连续驾驶的极限标准,超过标准就算疲劳驾驶了。这种说法是有据可依的,参考内容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的第62条第七则明确说明「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四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低于20分钟」是不允许的驾驶行为。
文字是非常有趣的,“机动车”的范畴不单纯指客车或者货车,而是包括小微型载客汽车(各类家用代步车)以及摩托车的广义概念,所以这项规定适用于所有车型。
至于客货车则是第14条的规定,标准如下。
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应当安装并使用符合国标的行车记录仪。交通警察可以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连续驾驶时间以及其他行驶状态信息进行检查。
「北斗定位系统」是目前客货车的选项,符合标准的车型是必须要安装的;而且车载单元的信息会实时回传,实际监控车辆的不仅仅是交通电子警察,主要是车辆的运输管理公司或部门。
由于货车存在属地管理和注册地管理的双重要求,一旦运营客货车出现严重交通事故,结果是车辆开到哪则哪里的运管部分要承担责任,所属的运输公司与注册地运管部分也要担责!说白了就是不管两地的运输管理机构是否有直接的关联,只要出现问题就要承担相当严重的后果。至于运输公司基本都要摘牌,是不是比较夸张呢?
所以对于客货车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这两种运营车辆其实会非常的遵守规则;不论在国道省道还是高速公路,其实把货车当成所谓的“马路杀手”都是一种曲解。真正造成问题的那些龟速行驶,长时间或大型车辆并行,实际造成道路拥堵并提高交通事故率的家用汽车。
说明:
这五种车型都不需要安装北斗定位系统,因为规定只要求要求营运载客汽车安装,而轻客是主要用于家用或者企业自用,这两个概念都不属于运营。
货车目前只要求重型车辆安装,≤中卡的标准也可以降低这一成本投入,驾驶车辆也可以稍微的“任性”一些。不过在各类货车中的轻卡一定要注意细节,这种货车在按照「二轴车」管理的区域,总质量是可以达到18吨标准的;然而按照蓝牌货车的标准则总质量只有4.5吨,底盘的标准充其量是准中卡,载货10吨以上是会感觉“飘”的,正常驾驶都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疲劳驾驶更是要不得。
说明:目前针对核载人数≤9人,车身长度<6米的家用代步汽车(非营运·小微型载客车)并没有进行普遍的疲劳驾驶管理;除非是连续驾驶时间太长而引起注意的车辆,否则正常自驾通行往往是不会被刻意关注的。
因为家用汽车的司机普遍不是专业司机,即使允许其连续长时间驾驶,其体力也难以支撑;而且家用汽车长途出行的满载率会比较高,车内人员总是要交替的去一去洗手间。所以连续驾驶的时间很难超过四小时,目前的管理也就比较宽松了。
重点:持有驾驶证的人数再不断攀升,总数超过4.5亿一般是没有问题的;结果则是很多家庭都有可能出现2~3人都具备驾驶资质,在这个前提下出现疲劳驾驶的概率就会更低了。因为交替的驾驶总有时间去休息,综合上述因素则更难出现疲劳驾驶的问题。
不过在节假日或者返程高峰期就不同了,对于归心似箭的司机而言,结果可能是几个司机都严重的疲劳。所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最终还是有可能全面进行管理,而实现管理的方式可能会有两种。
方式预测:
1、《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7版本)要求普通乘用汽车,要从2021年的第一开始,为新生产的汽车安装事件记录系统或视频记录系统,也就是行车记录仪。如果这项配置会要求一致标准的话,后期加入定位系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哦。
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高,未来监控车辆的方式就会越简单,这是必然的结果;不过全面普及需要很长的时间,这项配置只能做到待定。
2、ETC系统或者海燕运算系统升级的概率最高。通过ETC的进出口和道路门架,可以准确的识别到行驶的里程与时间,后期用于计算是否低速行车或超速驾驶都是用得到的。
其次随着汽车年检标志和车险标志都取消了黏贴要求,车辆号牌就成为了唯一的识别参考;那么系统后台则必然会加入联动的运算程序,通过车牌识别车辆信息,对于没有ETC设备的车辆也可以实现对平均车速和驾驶时长的计算了。这就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疲劳驾驶监控模式,一张号牌也许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