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摩托车相比较,汽车普及电控内燃机的时间较早、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普及,现如今化油器的汽车已经见不到了,化油器供油系统的淘汰、很好的提高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相比较之下摩托车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远比汽车要差,比如0.3L的摩托、在市区拥堵路况下的油耗就已经接近4.0L,0.6L的摩托综合油耗几乎可以同入门级别的经济型轿车比了,所以摩托车的燃油经济性远比汽车差,这与老旧的技术以及化油器供油有密切的关系!
化油器供油系统没有喷油嘴、简单点说就是不能主动的去喷油,如上图所示、当进入进气冲程活塞下行吸气时会产生负压(歧管),此时就会把油缸里的燃油给吸引出来,此时喷射的燃油在歧管内与空气进行混合、最后被送入燃烧室进行点燃;因为燃油是被抽出来、而非高压给喷出来,所以燃油雾化这方面一定非常不好(与当今直喷内燃机相比较);试想一下如果化油器抽上来的燃油处于液态、那么还怎么与空气进行混合,当然这个例子有些夸张、不过化油器燃油雾化差是必然!
化油器系统不具备自主的调节能力、简单点说就是没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合气浓度进行调整,比如混合气如果偏稀、甚至要熄火了,也不会自动加浓喷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电控内燃机可以根据雾化程度对燃油进行加浓喷射,车辆在低温下进行冷启动、燃油雾化水平差,必须加浓喷射(十几倍、或几十倍),对于电喷机而言、这些都是由ECU来控制的,很精确!而化油器呢?化油器对混合气的浓度控制是一开始就被设定好的,比如就是按照空燃比14.7进行喷射,但这在常温下合适、低温下就不适合了!
电控内燃机有ECU对机器状态进行比较精准的控制,有喷油嘴对燃油进行加压喷射、使燃油喷射后更细腻(压力越大、雾化越好),从而在油耗、性能方面都能提高一个层次;其次电控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喷油策略、从而对混合气浓度进行调整;比如冷启加浓、以及获得功率混合气,简单点说就是电控内燃机可以很好的获得所需要的混合气浓度;而化油器则容易出现贫油、或富油,贫油易怠速不稳、车子没劲、甚至熄火,富油则直接造成燃油的大量浪费!
为什么过去化油器车在低温下冷启时、一定要长时间原地热车?原因在于没办法主动调节混合气浓度、化油器获得的混合气浓度都是被动的;比如化油器每14.7份空气、喷射1.00份燃油,平时没问题、但低温下呢?1.00份燃油只有10%被雾化怎么办?化油器供油的比例是无法改变的、永远按照设定好的来,所以化油器车冬季启动可费劲了,因为混合气浓度维持不住、怠速就没办法稳定;而这些对于电控内燃机就没事,1.00份燃油因为低温只有10%雾化对吧?那么直接加浓喷射10份燃油即可(仅是简单的例子、别较真),所以电控内燃机不存在冬季打火难的问题!
其次电控内燃机在提速时,也会加浓喷射、降低空燃比,其目的是为了获取空燃比为12.8左右的功率混合气(过量系数0.88),这个浓度的混合气对动力的响应最好,所以这就是电控内燃机的好处、一切控制逻辑都被写入了ECU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对混合气浓度进行比较精确的控制;化油器时代不是混合气过稀、导致熄火,就是混合气浓度过大浪费油甚至直冒黑烟,冒黑烟的原因是啥?混合气浓度过大就冒黑烟,黑烟就是不完全燃烧的碳基燃料、也就是汽油,汽油都不完全燃烧了、不就是浪费油么!
相比较之下电控内燃机比化油器机器要好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鄙人不太接触摩托、只是从汽车的角度去理解);摩托车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差,无非就是化油器、以及其它技术落后所导致的,偏偏还都是小排量高转速的机型;高转速汽车发动机有可变气门正时以及可变气门升程,可以在高转速时提供足够的进气量、保证燃烧,而这些对于摩托车发动机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化油器机器、高转速时玩命的喷油,根本不会考虑进气量够不够、燃油是否会完全燃烧!
高转速时、每秒钟进气门开启次数太多,导致进气时间不足、进气量不够,比如8000转运行时、进气门每秒开启66次,所以化油器车高转速时油耗很不理想;虽然化油器老旧,但胜在简单、容易修、容易调节,电喷机的设定都是厂家直接完成、性格偏向于节能风格,不过维修起来相对要困难一些,但在油耗方面表现更理想一些、排放表现也很好,因为能自动调节混合气浓度(电子节气门)、所以不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只不过价格贵一些;化油器车肯定是便宜,但似乎已经没办法通过最新的排放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