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润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汽车润滑系统由油底壳、集滤器、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管和发动机壳体上加工出的油道等组成。

润滑系统起着润滑、冷却、清洗、密封和防锈的作用,并为液压气门间隙调节器及可变气门正时装置提供压力机油。


大众 EA211 1.4T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结构如图 6-2 所示。



润滑系统油路

发动机运转时,油底壳中的机油经集滤器粗滤后,被机油泵吸入。机油泵泵出有压力的机油,经机油滤清器过滤后进入主油道。主油道的机油大部分用来润滑曲轴主轴承和连杆轴承,少部分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进入凸轮轴润滑油道的机油部分用来润滑凸轮轴轴承,另一部分进入凸轮轴正时调节器。机油最后回流至油底壳。



丰田 ZR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如图 6-4 所示。该系统由曲轴通过链条来驱动齿轮机油泵,气缸体上有喷油嘴用于冷却和润滑活塞。丰田 2NZ-FE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通过曲轴直接驱动机油泵。


大众 3.6L VR 发动机的机油循环回路如图 6-5 所示。



润滑系统的机油压力由自吸式偏心机油泵产生,该泵装在缸体内并由链条驱动。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吸上来的机油所经的路程较长,这对部件的初始供油是不利的。为保证初始供油,从安装在机油泵后的机油储油腔中来获取机油。机油泵从油底壳中抽取机油,并将机油加压后送至机油滤清器 - 冷却器模块,机油在此被过滤并冷却后再送到发动机的各润滑点。


机油泵

转子式机油泵(图 6-6) 由一个内转子和一个外转子组成。内转子为被驱动部件,外转子在内转子的齿上滚动,并以这种方式在机油泵壳体内旋转。内转子比外转子少一个齿,因此每转动一圈就可将机油从一个外转子齿隙压送到下一个齿隙。转动时吸油侧空间增大,而压力侧空间相应减小。这种结构可在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产生较高压力。



圆柱齿轮式机油泵(图 6-7)为外啮合齿轮泵,通常设计为油底壳泵(布置在油底壳上)。这种机油泵的两个外啮合齿轮相互啮合在一起,其中一个是驱动齿轮。未啮合齿轮的齿顶沿机油泵壳体滑动,将机油从抽吸室输送至压力室。 



可调节机油泵(图 6-8)由圆柱齿轮机油泵发展而来。该机油泵的非驱动齿轮(机油泵轮)可沿轴向移动,以此调节机油输送量。与传统机油泵相比,这种按需调控的供油方式可降低机油泵的平均驱动功率,减少发动机耗油量。



可调节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如图 6-9 和图 6-10 所示。



机油泵由驱动链轮 2驱动。位于驱动轴上的一个机油泵轮,驱动另一个带控制活塞 4 的机油泵轮 3。通过两个机油泵轮从油底壳和进油滤网 1 吸入机油,随后将其压入连接机油滤清器的机油通道 6 内。此时,两个机油泵轮以最大重叠率重叠,以此达到最大机油输送功率。



      向发动机输送了过多机油时,机油压力缓慢升高,机油经过滤后进入用于控制机油量的通道 7。由于此时机油压力升高,活塞 8 可克服弹簧 9 的作用力移动,从而使未过滤机油通道与活塞 4 之间的机油通道开启。

      控制活塞克服压缩弹簧5 作用力移动,减少了机油泵轮的重叠,从而减小了可输送的机油量。

      如果在达到最小输送功率的情况下机油压力继续提高,则会使溢流阀 10 打开,以此限制发动机内的最大机油压力。



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

      机油滤清器通过内部的滤芯对机油进行过滤,去除机油中的杂质,减少发动机的磨损,保护发动机运动部件。机油冷却器负责在暖机阶段使机油迅速升温,则并在发动机正常工作后对机油进行足够的冷却,避免发动机在高功率输出且热负荷较高时出现机油过热情况。机油压力开关用于监控润滑系统。当机油压力未超过弹簧限定的某一限值(机油压力过底) 时,机油压力指示灯点亮。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的安装位置如图 6-11 所示。


为在机油滤清器堵塞时为润滑部位供油,在与滤清器平行的位置装有滤清器旁通阀。滤清器堵塞时,其前后的机油压力差增大,旁通阀就会打开,从而确保机油(虽未经过滤) 仍可到达润滑部位。机油滤清器旁通阀的工作原理如图 6-12 所示。


转自汽修邦